楼主: 跟班

空白点驰援工作手册——聊麦问答记录(5月10日更新结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支持班哥,习惯了听你白话
可可豆 发表于 2012-4-6 08:59



    是雪域白话的,

      我是录音笔,记录下而已,哈哈哈

      不信你观察,雪域在,我很少说话的。

      和他比,我很厚道的,不善言辞啊,哈哈哈
发表于 2012-4-6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跟班


    和我比
我很厚道,不善言辞
发表于 2012-4-7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班好不厚道哟
发表于 2012-4-7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跟班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4-7 13:24 编辑

今天下午要去济南,早点交作业。

8、我们这里没人操心组织活动(或是QQ不活跃等等)。这个问题,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支柱麦友的匮乏与重要性。可以从提问者很关心组织建设的角度,试探培养其支柱麦友意识作答。注意:提问者没有关心谁是头,而是在关心事情没有进展,这总是个好消息。
答:我们发现哪里有问题,就身体力行去做就可以了,麦田里没有领导,你试试组织一下也很好的啊。(假设回答:我没有组织能力),你看谁能行,就支持谁推定谁去多操心,你多在后面鼓掌支持,也很好啊。(假设回答:没发现谁有组织能力),统计上看,每100-200个麦友登陆麦田论坛、参加活动、听报告会,最后才会有一个支柱麦友出现,这是历年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多宣传,团队人多了,会来支柱麦友的。

9、我们人数不少,可是互相不熟悉,感觉一盘散沙。绝好的问题,是组织建设的思考模式。
答:每周或是搞活动、或是茶叙活动筹备会总结会、腐败旅游运动都好,大家相约见一面,这次和这个熟悉了,下次就和那个熟悉了,QQ、YY再聊聊,也会认识一些人。大家都熟悉了,一盘散沙的问题就会解决。

未完待续,嘻嘻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4-7 08:16 编辑

接着写。

10、我感觉我们发展速度很慢,着急啊。着急就是责任感的体现吧,好问题。
答:一个团队开始发展总是很慢的,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咱们可以多搞一点活动,比如活动节奏从4周一次,慢慢的提高到3周一次,2周一次,甚至一周一次。活动多了,新麦友就会增加,麦友之间熟悉了,自然就会完善分工合作,团队发展慢慢就会加快。没有活动联系着每个麦友,大家都是兼职,时间长了,就不是发展慢的问题,可能队伍还会散掉。大家熟悉之后,都去领取任务,搞分工合作,都推一把,团队这辆车就会前进一步。

问题还有哪些,回答有什么欠缺,拜托各位多给意见,跟班一躬以谢,呵呵,今天的更新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走,顶一下,明天见!

俺们去济南啦,哈哈哈

88
发表于 2012-4-7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走啦........
发表于 2012-4-8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班哥,俺跟你后头滴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4-11 17:22 编辑

最近几天忙,

忙过这一阵,

再接着写吧,呵呵
发表于 2012-4-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班接着往下写啊
发表于 2012-4-9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学习
发表于 2012-4-9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开始,接着写作业,呵呵

11、群里来了不少人,可是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认同麦田,是不是能够长久的做麦田。这个问题,已经在思考麦友稳定程度的问题了,是个涉及防范风险和长久发展的好问题。
答:人快速增加,总比没人加入好很多。新人越多,活动节奏就要越快,再多次活动之后,大家对新麦友的了解就会全面起来。任何人说的和做的都会有出入,有的人说的很含糊,但做事的时候很给力;有的人相反。这需要在大家熟识之后,慢慢体察。
至于有的人加入麦田,是为了做广告、为了宣传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为了寻找自己爱好的玩伴(比如运动、旅游),等等做法都是很常见的,我们可以理解。重点在于,我们要掌控麦田群、论坛的话语权,不要偏离助学、偏离活动这一主线。更不要没事就谩骂、抱怨社会,引发对麦田整体的风险。
至于掌控话语权,方法很简单,有人不关心麦田,却强势引导话题,越走越偏。可以简单问一下,上次活动你怎么不去啊,下周活动你参加吗,问上几回,话题就被引导回麦田了。

12、我们群里很多人都不上麦田论坛。麦田论坛不是灌水论坛、闲聊论坛,是比较严肃的,看帖子、回帖子大家都比较用心!这和在QQ群里胡侃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很多麦友不愿意深度涉及麦田论坛,需要经常催缴作业。
答:论坛上有很多关于麦田怎么运营的规定和战例,我们要真的想把麦田做好,总不能靠自己苦思冥想,靠几个麦友小范围协商,也容易走弯路。还是多看看论坛,多学习其他团队的优秀做法。至于有的麦友坚持打酱油,把麦田当做交友平台,可以慢慢引导。

未完待续,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4-11 16:52 编辑

接着写。

13、类似某某和某某有时间,可是活动不给力,怎么办呢。
答:麦友被严格的区分为支柱麦友(坚定的肩膀)、支持麦友(热心支持者、半坚定肩膀)、积极酱油客(出勤率很高,就是啥也不操心)、松散酱油客(间歇性参加活动)。
谁想当什么角色,需要看大家自己的意愿。我们可以推动麦友,从入门的松散酱油客,一步步升级到支柱麦友,需要时间,也需要大家自觉自愿。推动的过急,麦友可能抱怨压力过大;相反,不给任务、不给压力、不给空间,又可能有麦友抱怨你们掌控麦田,不带我玩。推动进程,尺度需要小心掌握。一步步的相互试探,给点任务,能完成,就再多给点。没有积极完成任务,就过上一大段时间,再试着给点任务。试探要和麦友的深入麦田的能力和心态匹配起来,就好了。

14、类似某某,有时间也很有激情,但是组织和沟通能力欠缺,做不成事情,怎么办。
答:成为支柱麦友的第一个要求是时间要充裕;第二要求是有热情在积极学习怎么做麦田;第三才是锻炼出组织沟通能力。类似有时间但组织和沟通能力欠缺,实际上,很可能是没有认真学习怎么做麦田(不到论坛学习,不积极QQ\YY),和老麦们的沟通学习意识也淡薄造成的。这需要引导他上论坛、多交流。

15、有些麦友独立意识超级强,一说到麦田规定和老麦的体验就感觉受个人或小团体受到压制、很不爽,怎么办?
答:这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一些麦友加入麦田之初,就要掌控麦田的话语权和方向决策权,这对麦田来说,是巨大的风险。文化交融和文化认同,是一个全国性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粘合剂,都是一副我老大的思维模式,个人和团队很难获得长期的发展。从本质上说,一个麦友非要置麦田的规定和文化于不顾,实际上是在压制整个团队,可以疏远之。

今天,就这些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4-16 06:49 编辑

今天写作业。

16、我们要熟识,到底和谁熟识,事情和谁商量呢?
答:麦田的管理是以自愿为基础的。我们提出一个构想、一个事情,可以和每个人都尝试性的说一点,谁积极回应我们,我们就和谁商量这个事情,谁一直积极回应我们,我们就抓紧和谁熟识起来。一直积极回应的,就可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支柱麦友。

17、空白点筹备期,活动用什么方式展开?
答:在网络宣传一段,有了5-10个可以参加活动的麦友之后,聊麦极力推荐城市图片展。这个阶段,千万不要进学校。整个工作组,车辆不多、仓库可能不具备、支柱麦友少甚至没有、没有持续活动能力,一旦召唤来人数众多的学生麦友,又没有密集的活动速度凝聚大家,会导致成人麦友很累,学生麦友速度加入但速度流失。

18、搞城市图片展,想取得什么效果呢?
答:一个新团队,招募新麦友,尤其是能提供车辆、仓库、报备、网络值班(QQ\YY\麦田发帖)等等麦友是关键!人不够多,也不够稳,不着急收物资!大家仅有的一点精力,要用于让大家速度熟悉起来,搞好图片展的新人加入和后续茶叙熟悉工作和志愿者培训工作。能一个月搞一次图片展,连续三个月,大家渐次熟悉起来,支柱麦友圈子就可以建立起来。

19、三次图片展,有了100来个加群麦友,有了30-50参加活动的麦友了,接下来做什么?
答:之后的活动,就丰富了。可以进大学,推动建立稳定的高校组;可以进小学,收图书,收衣服(秋冬季节);可以继续城市图片展;可以茶叙、运动、旅游、腐败;可以试探构建助学部,尝试跟随其他团队开展助学,等等。

今天就这些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梦想、小默等等麦友的支持啊,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盖楼,

我也能满不在乎,哈哈哈
发表于 2012-4-12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酱油党···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跟着高校组和物资部打酱油,整理物资,早早交作业。

20、我们新团队,要做助学,怎么搞呢?
答:麦田助学流程,起步是依托两个团队的对接:麦田当地团队和新资助点学校。从本质上说,麦友可以换、老师可以换,助学必须稳定,这是这个制度的关键。所以,新团队不抓组织建设,没有多头运营的组织体制保证,总是不好速度开展助学。单一头雁万一转向,孩子和资助人之间的桥梁,就危险了。

至于走访,麦田要求志愿者要组队走访,3-4个志愿者+一个带路的老师。这样搞,可以确保信息全面掌握且基本杜绝信息不实问题。

至于运营,麦田团队经历2-3年的发展,一般都能实现组织稳定,进而成为100-300个孩子与捐助人沟通稳健的桥梁。这是批量助学理念,更强调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个人的力量。

至于具体的流程和资料整理,有相关的帖子,也可以咨询聊麦紫玉,她是助学部部长,呵呵。

就这些吧,今天更新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11 07:27 , Processed in 0.07562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