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冬天,在互联网上与麦田偶然邂逅,转眼竟已将近三年。 震撼、感动……从此与麦田结下不解之缘。兴奋地整理出童年的书籍、玩具,一箱子一百多件物品,带着我热切的期望,送到了远方。由于学业的关系,过去的三年中能做的只是一千多个资助人的一个。而现在,大二的我,觉得应该可以承担起更多,应该有更多的力量为麦田、为大山里的那群孩子做更多的事。 对于章程的理解 “谢谢这些孩子给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莫凡的这句话最令我印象深刻,因为他道出了麦田于我最初也是最直接的给予。生命是需要感动的,更需要爱来浇灌。而麦田正是在浮躁与慌乱之中给我们的爱与感动提供了一个出口。这句话也指出并提醒着我们,加入麦田,帮助孩子们,不是为了帮助而帮助,不是为了做道义上的假卫道士,更不是为了显示出助人者的优势地位。而是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获得,获得心灵的洗礼,获得灵魂的慰藉,获得爱的归属。 麦田的宗旨是给贫困孩子一个机会。看着照片上那些孱弱的身影,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们带去的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我们为改变他们命运所做的努力,真的能有皆大欢喜的结局吗?我们真的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吗?但是现在我知道,尽管我们的力量微薄,尽管有的孩子的确归属于大山,但是毕竟有那么多少眼睛渴望着知识的浇灌,毕竟有那么多个瘦小的身影渴望着走出大山、改善生活条件,毕竟有那么被遗忘的群体等待着我们带去改变命运的希望。所以,“我们的力量虽然很少,但哪怕只能够改变一个小孩子的命运,我们都不会放弃!”这也是我这次希望加入管理团队的原因之一,想尽我所能,为麦田、为那群孩子多做一些事。 因为受到相同的感召,因为秉持相同的理念,我们相汇于麦田,在这里集结梦想,传递希望。因为大家是自愿自发,因而工作起来更具热情。但是大家都有自己的个人事务,并不是全职地可以全身心地为麦田工作,再加上是以网络为平台,我认为麦田的执行力是欠缺的。更明确的分工与执行,更有序的实践,更强大的人员力量,我想这是麦田需要改进的,也是这次改革与招募的目的所在。 对项目组工作的理解和规划 我认为项目组的“项目”可以分为两块。一是大型的统领性的麦田助学项目。比如现在的麦浪、麦田、麦青等行动。对于这些已有的活动,要继续进行下去,并且努力做好做强,作为传统项目延续下去。麦田也需要新的项目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羽翼。我是学生,所以对学校事务比较熟悉,而且曾经在学校团委青年志愿者部做过一年,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也给予了我实践的技巧与能力。麦田的高校联展每到一处便引起轰动,知名度有了,想为麦田出力的同学也很多。下一步便可以集结起高校的资源,联合各所高校的学生会、团委、团学联或相关部门,开展以大学生为主要力量的麦田行动,包括定期走访、短期支教、校服、军训服装捐赠、个人物品捐赠(每年大学生毕业离校会造成很多物品的闲置和浪费)。这些活动一定要作为一个系列、一个整体的项目开展才会有长远的影响和更好的效果,因为高校人员的流动量是很大的。一个人、一所学校的力量或许微薄,但是我们集结在一起,便会有无限光芒与力量。 “项目”的第二块是已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活动。这是比较具体比较细致的一块,但也是麦田文化和精神最直接的体现与实践。每一次活动的策划、流程都需要做细致周全的打算和安排,活动也力求有序、有效。因而每一次的活动开展即是麦田品牌最具说服力的推广和宣传。比如这次上海财大的图片展活动,邀请到各大高校学生会的同学参加就比单纯地在财大做图片展和宣讲会更有影响力。在每一次活动的时候,始终把发展麦田、为孩子做更多的事放在首位,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9 10:31: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