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37|回复: 41

“倾听麦田的声音”——南师大 程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0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l小胖 于 2012-8-30 11:54 AM 编辑

“倾听麦田的声音”

——湖北省利川市老屋基村走访有感



   2012
年7月26日,伴随着吱吱呀呀的绿皮火车的低鸣声,我们一行三十五人终于踏上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风景如画的利川市的土地,微笑着呼吸这里略带青草味的空气,我轻轻地说:“利川,我来了。”

(一)那些名叫麦子的瞬间

麦田计划,得益于一个被大山里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所感动的普通志愿者莫凡,作为一个民间纯公益组织,已经走过了七年的岁月。它致力于改善中国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包括为贫困山区中小学生提供读书资助、兴建校舍、成立图书室等项目。我还记得麦田创始人莫凡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我是一个南方人,从未见过麦田,当我第一次去北方看到大片大片金黄色随风摇摆的麦田时,我的心被震撼了,正如我见到的那些求知的孩子明亮的眼睛一般。我希望每一个麦客(麦田的志愿者)都能获得自己的丰收,在麦子成熟的时节。”

我喜欢麦田这个词,默念时觉得唇齿间都充盈着诗意和麦香,干净而清爽,带着收获的美感。带着文科生多愁善感的性格,我固执地坚持每一个麦客都有着一段浪漫而独特的故事,他们来自五湖自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奋斗活跃在各行各业,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梦,走到了一起。麦田计划是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所以麦客们自行支付所有费用,财政透明公开,不参与政治事务,这是带有麦子气息的独特之处。但其实这也造成了麦田的一个小小的无奈,他们的帮助只能是纵向点状分布,而无法横向大面积改善整体水平,那就是说很多时候只能考虑到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而那些一般贫困的家庭只能暂时放弃。

绝美的格桑花之乡、纯洁的天山山麓、湍急奔腾的黄河脚下、精致细腻的江南水乡都曾留下他们金色的身影,麦客们跋山涉水,深入村落山寨调查资助生的实际情况,帮助资助小学建立图书室,义务支教,甚至很多麦客自己亦资助多名麦田贫困小孩。在走访的途中,我遇到一个来自重庆的老麦客,他是来回访被资助的孩子家庭情况的,偶遇知己千杯少,我激动地向他询问了很多关于麦田的故事,至今还记得当我问到他“还记得自己资助过多少孩子时吗?”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作为公司主管的他,腼腆一笑:“不记得了,太多了。有几十个了吧,对了,今年又有几个孩子考上大学写信告诉我了,他们都是我女儿,哈哈。”我沉默了,眼眶里涩涩的,涌出了流泪的冲动。他叫小春,一个普通平凡的老麦客。


(二)那山,那水,那人

当汽车在狭长而泥泞的山路上颠簸了将近两个小时后,苍翠的群山里跳跃而出一个安静的村寨,古旧的木制屋寨,潺潺的溪流,衬着远处连绵的翠绿,生生把人都给醉了。老屋基村是利川市一个偏僻的村镇,主要居住着土家族人,它由一所被资助建立的小学、两家旅馆、三家饭店、几家商铺构成。狭窄破旧的老街,早已失去了集贸的功能。一段穿过村镇的公路,形成了自然的街市。

上午10点,一辆大巴车停靠在老屋基小学的门口。三十五人的大部队,包括我们十个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和来自社会的麦客们,呼啦啦地现在这个封闭狭小的村镇。摆放一地的背包和纸箱(作为物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堵住了村民的去路。


   把东西放在学校朴素的办公室后,我们来到会议室,参加“麦田计划”武汉分社的走访培训,大致知晓了麦田计划的概况和武汉分社的一些活动,当然也包括麦田的一些须知纪律和访问技巧。三十五人分成了9个小组。我被分到老麦客小胖的一组,小胖是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之一,活泼可爱又有些任性的大男孩,却已是经验丰富的老麦客了。同行的还有落英缤纷,一个开朗温柔的阿姨,喜欢拍照,喜欢徒步,来自四川的高中语文老师,在活动中像妈妈一样照顾我(可能想念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儿了吧)。哦,对了,不得不提小学的陈老师,沉默温和,写着一手漂亮刚劲的字,悉心陪伴我们三天,我能够从他淡然的微笑中深刻感受到这位兢兢业业的乡村教师对这些孩子们深沉的爱。

由于孩子们住在山里,路途遥远又分散,我们吃过简单的午饭就各自出发了。喻甫东是我们组走访的最远的,也是第一个学生。面包车沿着沟底的公路颠簸了10来分钟,才拐上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车摇晃得厉害,我第一次见识到山路的独特魅力。

小胖从编织袋里拿了些文具,送给腼腆瘦弱的喻甫东,然后立刻坐下来询问他家的一些情况。我负责文字记录,填写家庭情况表格,表格里的内容很详细,包括家中水旱田或者外出打工净收入等。落英阿姨则敬业地用单反拍摄了他家的房子、卧室和厨房。

喻甫东家木制潮湿的房屋、黯黑的卧室和凌乱的厨房,让我有些不知所措。阴暗,潮湿,凌乱,是这个乡村居室的色彩。宽宽的灶台,一口大锅,几只带有缺口的小碗,暗示了乡村生活的粗糙,唯有那些高挂在屋顶、被浓烟熏过的长满白色霉斑的腊肉数量方能显出底层生活境遇的些微不同。

小胖的询问接近尾声,落英阿姨把喻甫东叫到房子外面的空地上,说要给他拍张好看的照片。他咬着嘴皮,顺从地听着我们摆布,自始至终未曾说过一句话,不曾有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我们走访的20个孩子,大多是这样的表情——苦涩而压抑,惊恐而害羞,唯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他们都有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晴,仿佛时间都被这双干净的眸子凝固在了这一瞬。

下午三时许,我们走访完住在山上的学生,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沟底的公路上继续着我们的工作。村支书骑着他的摩托车,一路陪伴着我们。他主动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在公路两边的村民,生活境况一般会比山上的好些,小孩也相对开朗活泼一些。而我们在谭明东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真正的家徒四壁,让人触目惊心。破旧的木板床上摊着已经露出棉絮的黑黑的被褥,除了一张床,一个漆黑颓败的灶台,什么都没有了。年迈的爷爷独自抚养着两个几岁大的孩子,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却赧然地请我们坐在门口,从邻居家借了几把椅子,我们开始了工作,可我却怎么也进不了状态,头脑中混沌不清,沙沙的笔尖声搅动着我的心,开始有些烦躁,有些愤懑,责怪自己的无能为力。两个孩子慢慢地挪近我们,一点点,一点点靠近,脸上浮出羞涩而好奇的笑容,我笑着招招手,哥哥开心地跑过来,拿着我们送的文具盒和一只带有玩具头像的笔,“姐姐,这个笔怎么打开啊?”我的鼻头有些酸,摸摸他的头,“呐,看好了哦,在这里拔出来哦,”他拿着卡通笔盖,眸中溢满惊奇和喜悦,喜不自胜,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明晃晃地刺痛我的眼,我抬起头,闭紧双眼,一个人站在那里很久很久。

我记住他,并不是因为他家的贫困。也许是住在公路边,他少了山上孩子的拘谨。他双手玩弄着我们送的文具袋,露出了自然明净的笑容,这笑容未经污染,亦未曾受到现实的摧残,显得那般的难能可贵。

我们从谭明东家出发,横穿公路,直接上山。到冉炼的家是一段艰难的路程,近乎50度到70度之间的斜坡不断地考验着我们。陈老师健步如飞,谈笑自如落英阿姨是徒步旅行的老手,紧随其后。而我和小胖则明显缺乏锻炼,呼吸急促,步履维艰,最后,在到达冉炼家之前,我不幸中暑,阿姨留下照顾我休息,小胖和陈老师继续前行。这也算是走访过程中一次诙谐的小插曲吧,无伤大雅却也甚是有趣。

天色渐沉,我们准时赶回老屋基小学。无暇顾及吃饭,我们匆匆进行讨论整理环节,以便初步确定推举名单。

小胖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麦客,对要推举的贫困生早已心中有数,落英阿姨则细致仔细,从照片的细节处帮助我们确定家庭情况的真实性。但我却遇到了一些瓶颈,我说服不了自己去放弃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孩子,其实我自己心里清楚必须严格客观地进行评定,就像小胖说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到需要的人,也能树立公益组织的可信度,不能因为一时的心软导致活动的停滞,但我总是抱有一线希望,希望那些孩子都能得到资助,即使天方夜谭,我一度害怕去回想他们,那些充满希望与未来的眸子,那些承载太多不属于那个年纪的现实的脸庞,我害怕自己给了他们希望,最终让他们失望,个中滋味我知道,很痛很痛。但最终阿姨用图片和事实说服我放弃不现实的坚持,我又不甘心地拿起一份资料,“这个孩子请务必留下”。这个孩子名叫周润,是我们的意外收获,他是一个左眼障碍的智障儿童,我坐在他家漆黑的屋子里,凭着微弱的光线吃力填写着资料,他的出现让我震惊。他已经十五岁了,高高瘦瘦的,一个干净漂亮的男孩子,却还被留在五年级,他呆呆站在黑暗的角落,一只眼睛却亮的过分,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大腿骨折导致行动不便,一瘸一拐从阴影中慢慢挪到我面前,贴在破旧的门板上,像一只受伤的小兽在独自舔舐伤口,他长得很像我心爱的小表弟,我一时没有忍住泪水,滚落在白纸上,开出一朵朵凄美的花,晕染开来。这个孩子,这花一样的年纪,本该活跃在课堂里,却看着自己的同伴去追求更广阔的天地,本该运动在篮球场上,却蜷在昏暗的角落仰望天空。听他的奶奶说,他爸妈在外打工,又生了一个孩子陪伴在身边。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已经放弃这个先天缺陷的孩子了。最后资料需要他的签名,他花了很久去理解我的意思,然后笨拙地拿起笔,吃力地写下了难以辨认的两个字,周润。和他挥手告别时,他静静站在夕阳里,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浑身覆盖着赤色的光。我在想他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即使最亲的人放弃他了,我们还是想努力为他争取一下,他只是个孩子,还未曾绽放却要凋谢了。

最终,我们三个决定为这个孩子尽力一试。我知道,麦田有自己的无能为力,它的无力和无奈就在这里——它搅动了山区孩子的希望,却只能帮助那个最无助的孩子。


   山村的夜,馨香而平和,漫天的星是我在城市所难以欣赏到的。和同伴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一路欢声笑语,我抬头静默地凝望着那弯如玉盘般莹莹发光的月,内心升腾起阵阵神圣崇高的感恩。

那苍翠欲滴的山呦,那明澈见底的水啊,那可爱纯真的人们呵,如今,你们还好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时间空间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l小胖 于 2012-8-30 11:48 AM 编辑

(三)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微笑

记得最后离别的那天,天空格外的明晰,大朵大朵的卷云奔腾而行,依稀能分辨出远处溪流撞击着石块的声响。校长为我们每位志愿者写下了感谢的话语,每次动笔前他都仔细认真地思索很久,一笔一划刻录出这短暂三天朝夕相处的浓浓情谊。

走之前,校长深情而真挚地说“不敢奢望你们能回来支教,但真的很谢谢你们为老屋基的孩子们所做的一切,真的谢谢。”质朴简单的话语听着却令人心酸。合照中留下每一个麦客疲惫但熠熠的面庞,笑得那么真诚,不可方物。再见了,老师们!再见了,孩子们!

回程的车上,依旧颠簸难捱,我充满希望地想象着这些宝贵的资料被整理之后,放在麦田的主页上,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一双双清澈的大眼睛打动着别人,最终他们会被好心人帮助,走上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之路吧。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亲身经历了太多的无奈,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无力与苍白,麦田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但是我认为麦田只是一个桥梁,一个契机,它就像一个信使,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的信号,让别人了解这群人,让别人来选择帮助这里的人,来给这里的生活注入新鲜的催化剂,这种积极良好的氛围扩散开去,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麦田永远改变不了什么,能够改变命运的只有他们自己。

正如这次活动的口号——给自己一个表达爱的机会,麦田的真正意义在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找到所有或者部分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被帮助的孩子们获得一个改变自己的平台,站在平台上远眺,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磅礴风景,而选择去帮助他们的我们,也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己内心的充盈与平静,满足和丰富,没有利益的纠纷,没有名利的压迫,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作为一个人的良知与道德,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去表达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的爱。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的院训是“厚生”:人活着不能光为了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帮助别人造福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因而也就更丰满。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麦田活动的精髓与意义,这些孩子们也许会忘记曾经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来到他们面前,为帮助他们而来,也许会选择一条充满荆棘但意义非凡的路,也许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太多的也许我无法预测,但在那麦子成熟的季节,在那麦浪滚滚的时节,想起他们怯生生的笑容,我会情不自禁的微笑,在这条金色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直至永远。

发表于 2012-8-30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您速度快
发表于 2012-8-3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真棒
发表于 2012-8-30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发表于 2012-8-30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不是水贴,写的好多啊!
发表于 2012-8-30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胖写的真不错,不愧对松滋人民啊~~果断支持
发表于 2012-8-30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胖写的真不错,不愧对松滋人民啊~~果断支持
乐一树 发表于 2012-8-30 01:19 PM


这不是我写的 代发
发表于 2012-8-3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感触很深那。。。
发表于 2012-8-30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8-3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有文采啊
发表于 2012-8-3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获不小,真好!
发表于 2012-8-3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很值得偶学习
发表于 2012-8-3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认真的帖子,很棒:)
发表于 2012-8-3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乐一树


    哎、、、这是代发的啊!我也一直以为是小胖哥写的呢?
发表于 2012-8-30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胖好温馨好熟悉的名字啊
发表于 2012-8-3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8-31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我说得那么好,我得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9-22 05:31 , Processed in 0.08583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