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51|回复: 35

大家说说麦田今后“我的一点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紧赶慢赶总算赶上麦田教育基金会挂牌仪式。大家座谈的时候,老大们请大家谈谈自己对麦田的一些设想,当时不少麦友积极发言,收获颇多。但始终人员众多,有些零乱。还是在这里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大家探讨。
    麦田让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了一个表达爱与责任的机会,在众多NGO之中,麦田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时间最长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热爱和投入麦田,并把麦田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在田里,我感受到了强大的集体力量,享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肯定和帮助。所以我一定会在田里一直呆下去,直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虽说不管麦田怎么变化,我们实际要做的事情都不会变,但毕竟现在我们是有正式身份的了,出门就代表了麦田,要体现出更高的素质。这方面绝不是表面功夫,因为素质是装不出来的。关于今后我们该怎么走,我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有一个理念,也就是方向。我想起一个故事,美国刚建国的时候,华盛顿并没有沿袭其他国家的政治思想,而是在幕僚的协助下,从全国召集了各界的精英共商国事,一直讨论了近半年多的时间,只形成了一部美国宪法。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件不值得的事情,但正是一个全新观念的建立,为美国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走一条快速发展的路奠定了基础。那部宪法一直就是美国的骄傲。并不是说麦田也得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纲领,但关于麦田的发展方向的确需要有个高级别的会谈,这种会谈也不应该只是那么一两次。
    麦田由一个草根组织变成了一个机构,从无形到有形完成了一次美丽的化蝶。在这里就想提一下,制度化该更明确,该上日程了。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机构,麦田应该有其某些领域的先导性和权威性,麦田做了五年,该好好整理一下自身的经验,练练内功。

    如战警所说,他喜欢做恶人,给麦田找茬。其实发展就是从找出问题中一步步来的,所以我非常赞同这种严肃的工作方法。通过这两年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习,我从麦田里也从很多其他民间组织以及各种公益论坛了解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总算对目前国内的民间组织的现状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公益的发展有很多局限,很多瓶颈,那么在全国人民齐公益的现在,我们自身到底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呢?

    在外面跑了一年多,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很多地方遇到专业的组织的时候心里的那种羡慕。说实话,麦田也可以更专业,有了之前提到的自我总结,更重要的是学习。麦田有很多版块,好像唯独缺了一块学习的园地。想起昨天座谈的时候,后半段时间基本就是大家就有关法律法规向律师的咨询。说明我们还要学习和了解更多公益这个范畴。同样,麦田成为机构以后,会更广泛深入的和上层进行合作,那么相关的事物就涉及到很多法规性的东西,还有政府的政策因素,乃至国际形势都是需要了解的。而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说还是个空白。学习应该是一种习惯!
    对于组织发展,我一直认为是“事情”来联系的,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是会产生更迭的,事情却不会消失。我的意思有两个方面。组织需要人,而人需要有持续能发挥其作用的事情让他们留得住,通过做事情,使得这些人成长,就会使组织强大,更有凝聚力,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关键也就是在选择合适的事情上了,这一点是需要发挥集体智慧的。另一方面,比如麦田长期和各所高校保持联系,在大学生中发展了一大批的后备军,但这些人缺乏的是引导,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他们足够发挥精力的空间,让他们能从一些基本的事情上去得到学习和锻炼,并有序有效的成长起来;而成为机构的麦田可以做一些更敢想更大胆的尝试,做一些大的项目,这些事就需要相对专业的人士去操作了,是训练营以外更有挑战性和战略意义的事情。麦田有培训和招募高级人才的必要了。
   
    对于分社,我感觉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成员参与性不足。说白了还是可操作的长期性的事情太少。人员的流失是很惊人的,也是让人不忍看到的。就我个人而言,既然实在一下子找不到好的项目,不如先搞一个学习热潮起来。可以学的东西就很多了,必须要掌握的东西也不少。大家可以自学,也可以以麦田名义请名师来讲课。这种可定期又可长期的事情一定能吸引大家的。

完全是临时的一些想法,也相当浅薄。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且当抛砖引玉之拙言。
发表于 2010-10-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很好!是否有兴趣把本文投稿到《广麦书香》?
稿酬从优:本刊电子版一份。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受宠若惊!
发表于 2010-10-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同志啊。
发表于 2010-10-7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远见,值得思考
发表于 2010-10-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麦田手册,从有这样的想法到正式筹备到实施再到中断。其实,麦田有很多人都提过很多想法,老莫也号召大家实施过,但多数都夭折了。我想,注册以后,正式的专业管理团队应该要再次提上日程了吧?
发表于 2010-10-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下多,我应该怎样去做多。
发表于 2010-10-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更重要的是学习。麦田有很多版块,好像唯独缺了一块学习的园地。

认同!
发表于 2010-10-7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开展的项目,别人也有;我们的志愿者拥有的热情,别人也不缺;我们的章程,比我们更完善的也不少;我们。。。。。。那是什么让我们在众多的民间团体中成为佼佼者,脱颖而出?

  我们一直在坚持: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做好一件事,  捐书助学是我们建立的品牌,这个领域,麦田可以当形象代言了。相比较其他的慈善团体,麦田所作的事情显得单纯,简单的几个项目,一目了然。

(以下的一个例子,纯粹个人看法,有不严谨的地方,请原谅)
  国产名牌“海尔”,最早让人熟知的是它的空调产品,从国内做到国外,名气是响当当的。做大做强了,海尔集团涉足大小家电,手机什么的,可多啦。有目共睹的是其他产品的质量真不怎么滴,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就那么被拖累了。同样的有“TCL","长虹””创维“等等。
  百花齐放,是一个人间美景,让人向往!大花园中,那要多少的精力与时间才能呵护每一种娇嫩的鲜花啊!

  个人观点:与其开展新的项目,不如把已有的项目做深度的发展!打造精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杨茉莉桃


     与其做多做新不如做精。对现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麦田已经有8个长期项目,在座谈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声音,要有麦田品牌。
    往细了分析,各个项目在不同的地方做起来也有一定差别,也就是说内容主干没有变,只是灵活处理了,毕竟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就拿奖学金计划来说,还是助学的一个分支而已,只是采取的形式有所变化,所以坚持把已有的项目做精是很必要的。做精也不是口头说的那么简单,如果能做到同类型项目中的先导和权威性,靠的是积累和求新。麦田有一定的积累,那么就应该消化这些东西,变成可操作性的,如同手册一类的文件。麦田一样实时记录着所做的一切项目,从这些真实数据中是可以分析和预判得到一定结论的,相应的可以制定出年度计划或三年、五年规划。在做的同时,再多注意与兄弟组织间进行交流,平行比较,麦田想不做强也很难了。
发表于 2010-10-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搞运动,搞搞串联,也不错
发表于 2010-10-8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同意楼上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赞同,搞活动也可以说是分社最需要的事情了,多和其他兄弟组织串联,互动,也就是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拿来主义很有用喔!
发表于 2010-10-8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开展的项目,别人也有;我们的志愿者拥有的热情,别人也不缺;我们的章程,比我们更完善的也不少;我们 ...
杨茉莉桃 发表于 2010-10-7 22:20



      赞同!做好做精!做成品牌!
发表于 2010-10-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赞同!
发表于 2010-10-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必不可少!
发表于 2010-10-8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议纪要记的不错。呵呵。
发表于 2010-10-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茉莉桃 于 2010-10-8 23:08 编辑

以图书的使用来说吧。

   我们把图书送到了学校,如何落实书本的使用,依靠的是当地老师的劳动。老师本身就有很多工作,再加一个图书室的管理,那或多或少给老师添了工作量。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书放在那里,老师开开图书室的门,让学生进去,不就可以了吗?再不然,培养三两个学生专门管理图书,那就行了。

我目光短浅,只能拿自己身边的事来说说。
   我们学校是规范化学校,配备学生图书阅览室,教师阅览室,专门的藏书室,有两名教师兼任图书管理员,做全校图书管理。每班两名学生图书管理员,有明细分明的书籍借阅登记,相关的规章制度,开放时间,借阅流程等等。可图书的使用率并不高,学生阅读的书籍来来去去就是轻阅读的东西,即使是很精美的中外名著,被翻阅的机会也极少。是学生们没有阅读热情吗?不是的。一是学生也忙,在良好读书习惯还没培养起来,单靠自己自觉挤时间看书,这是有难度的;二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是需要引路人的。如何去阅读,如何有效的阅读,这是一种技巧。学校提供了书本,却没有提供相应的足够的技术指导,为他们在阅读中释疑解惑,引导深化,单靠他们自己摸索,自然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这时候,可能有朋友会说:“那就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是,可谁来开展这些活动,操作还是落在老师的头上。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可是一个大课题啊,任重道远!一线的老师真的很累,我们难道不应该考虑一下他们需要面对的工作量吗?
  老实说,有时候为了应付检查,我们的书籍借阅登记存在极大的水份,根本反映不出书籍流通的情况。

   罗嗦了这么多,不知道是否把问题说清楚了,抱歉啊,水平有限!

  那相同的情况会不会在麦田的图书馆中出现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帮助学校建立图书馆之后,去思考如何让每本书活起来呢?而不是睡在图书架上。

之前,莫凡提议的送每个小孩一本书,让他带回家去。我觉得就很好。属于自己的一本课外书,不但自己可以随时翻阅,还可以让身边喜欢书的人一起来看,看完了,既可以留着,也可以和别人换书。多好啊!
深阅读,这就是我的观点!!
发表于 2010-10-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发表于 2010-10-9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人啊。 心动不如行动,找个试验田实施一下,做出的结果会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2-4 04:24 , Processed in 0.0766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