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设想 另外,关于智库团队的日常工作,我有过一些设想。也先提出来,请智库团队的各位多多指教。 1、把握动向 拟智库团队成员俩人一组按周负责,每天(至少三天内)对论坛版面出现的任何意见做出初步回馈,按日期整理记录备案,为方便管理,以主题帖为准,跟帖意见并入主题帖中。记录包括发贴人,所在板块,时间,跟意见核心内容。对方向性明确的帖子,提醒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答复即可。 2、意见建议的收集与处理 在职者同时要负责周末将该周整理内容分类(可以考虑按可行、好、长远、易等表明)并发给智库团体的每个成员,以便前期阅读,例会时可以讨论。 每周或每半月的例会,可以就该周该半月有可行性的建议讨论,轮班指定志愿者整理成可行性策划跟方案,大家提交意见后成型,提交初审通过后,以智库团队的名义在论坛发布公告,可命名为『待定』之类,公告半个月后,收集麦民意见再次整理,再次提交决策团体。 通过后由决策团体发布公布,暂不能通过者,听取决策团队意见,整理归档。等待决策团队认为时机成熟之时提供其作为参考。 虽属智库团队成员,但未以智库团队名义发布的帖子,麦田视同麦民个人意见。如果某次例会没有可行性建议,那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发起一些主题来探讨。不过其实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有一堆了。 3、确定各项活动的大致规范文稿 关于起草各项麦田章程行动指南等。 最理想的团队组成就是新老麦民搭配。老麦民有很多优秀的经验,思想成熟,稳重,思考缜密,可以多指导新麦民;新麦民有更多的激情,思想受定式思维的影响较小,而且敢于创新,想法开阔,可能更具创新性。 我认为不可都一味否认,加以引导使之成长为最佳。 当然,像我这样的新手,如果真的只能依靠自己,想的方法就比较笨了。四个字就是淘宝求人。 我会请种子姐姐先提供给我一份具体的名单。比如说组织过图片展跟走访的召集人,然后以智库团队的名义请求协作工作,请有经验的麦民写一个简单直白的注意事项跟心得。 我设想的智库团队可以使用的请求文字是: 请您每天临睡思考十分钟。请您次日抽出十分钟记录您的想法,再麻烦您周末抽出一到俩个小时整理发送给我们,智库团队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当然,一切基于自愿的原则,智库团队不能强求,只能怀着感激面对每位协助的麦民,并理解出于客观条件未能回复的麦民。 我想,对于敢去负责召集的麦民来说,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不会拒绝为麦田服务的。有了这些麦民的支持,智库团体就可以去整理讨论完善跟成型了。再提交给决策团体审批后,应该就比较能集中精华了呢。 当然,一个团队的运作还有制度都应该有该团队集体讨论得出,我只能提供我的个人意见。可能真正要运作还要很多人的努力去完善,更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成型。 这个只是单纯抛砖引玉。让砖头来得更猛烈些吧,呵呵。 关于我个人 关于才能,我根本就不敢在这么多有资历有思想有经验的前辈面前自夸。要不是仰慕大家,我也不会归属到这里。我只是麦田里一个很普通的麦民,尤其资历很浅,我也有优缺点,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请大家帮忙指出改正。 但我还是坚持说才能固然重要,但热情也一样重要。一件事情,就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真正去尝试,那也是彻底失败;而就算准备不够(事实上也从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预先万全)。只要敢踏出第一步,那就有了50%的希望。或许我要在尝试的过程中摔得头破血流,可是也总比惴惴躲藏在温室中不敢离开的好。 你所肯定的一直是我的热忱,而我更肯定自己的是,我敢把这份热忱切切实实的摆出来,去尽力做了并且一直还在坚持。 前辈们从理性的角度对后来者泼冷水,我一直都在尽我所能站到各位的立场上去理解各位,一直都在尝试跟你们心平气和的交流,一直都在抱谦虚的态度学习中。 个人的时间安排 对我来说,极端情况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宿舍,但我宿舍有电脑,就算晚归,从10点半到12点半,俩个小时来查看回复,也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还不够,我可以向种子姐姐学习,缩短睡眠时间。周日我有一天的休息,可以集中处理一些事宜。 我也有个小小的请求 能否也请各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这些站出来的麦民选择了沉默,置身事外,只是灌灌无伤大雅的水,资助几个孩子,那倒真的可以不必承受任何压力、任何不信任、任何指教了。 但,那就真的是各位所期待的么? 又或者,如同歌舞升平所预见的一样,刺猬无人支持,从此不再有任何造反之想,安心等待别人的出头,湖北分社暂时的成立成为泡沫,又或许我懂得了踩刹车,立刻就承认我真的不行永远也不行,放弃我的痴人梦话。 那,又真的是各位所想见到的么? 枪打出头鸟,也许刺猬年轻不经事,并不太懂。可我是抱着每日大哭几场的意志走出来甘当这头鸟,来请求大家关注探讨麦田事务的啊!就算我真的千万个不行,可是也并没有给麦田带来了任何的损失,反倒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难道,这,真的就很是很严重的过失,要千夫所指么? 还有一点感悟 新人怎么去成长呢?的确需要自身的努力,可是也需要前辈的照顾跟提点! 我是搞基础学科的科研工作的,干我们这一行的,要想真正有所积累有所成就,是需要一个课题组几代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才能达成的。牛顿那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一点也没有夸张。从刚开始进实验室,最初学习搞科研到现在的慢慢独立,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无微不至,给予我太多的照顾跟关怀。从最初手把手教使用仪器查找文献,到现在随时的解疑答问,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也不会有我们课题组现在的小有成就。 太多的问题如今回头看去都幼稚可笑,可我在当时就从没觉得有不安跟不妥。到如今,我自己要带师妹了,看着她沿着我走过的路重复我的问题,我也觉得这个是很自然的,是成长必经的。我能做的,就是传承师兄师姐所给予过我的力量跟帮助,这就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啊。又因为我是搞科研的,所以我更能理解高楼万丈平地起的内涵。我做了俩年的工作,依然没有任何成果,个中的酸甜苦辣我都尝过了。 因此对任何事情,尤其是麦田,我从来就没指望过能一朝一夕改变完善它。我只是想甘做一颗投路石,一块奠基石,尽我的所能,能真正做一点是一点。哪怕就是写了一些建议,就是多向一个人宣传,我也是开怀的。我并不认为我是在不切实际的空想。至少,我是真的在思考问题的。哪怕还不成熟。
呵呵,我的发言完了,可能有点冲动,感性色彩强了点,先自我检讨一下。呵呵。 放松一下,等待再辩。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