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岁的王直玛是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的一名山区教师,她手中的“爱心账户”就像一根弦,牵动着大山之外众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的心。五湖四海的好心人当中,王直玛只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名字--张晓林。因为,她名下的“爱心账户”,是在大山深处“蹲点”的张晓林替她开通的。
张晓林是如皋人,今年3月5日,他驾车出游,足迹横跨安徽、浙江、海南、广西等10个省。5月5日傍晚,他抵达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一个很偶然的经历,他留在了这座四面环山的国家级贫困县,往返穿梭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且行且公益,只为了一群梦想走出大山的孩子。
曾经“土豪”
挥霍时光 青春流走 张晓林的老家在城北街道双楼庄村,初中辍学后,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做起了油漆工。当时,他的想法很淳朴:“艺不压人,学点手艺,以后能混口饭吃。”一门还算吃香的手艺,带给张晓林的是渐渐鼓起的腰包。 在张晓林的青春岁月里,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那一年,28岁的张晓林凭一己之力在如城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也许幸福来得太容易,人突然就变了,不想再吃油漆工的苦了。”于是,张晓林为自己找到了一份既轻松又“威风”的行当——在一家游戏厅“看场子”。 在新的圈子,张晓林结交了一帮“江湖兄弟”,白天“看场子”,一到晚上就沉迷于牌场、KTV或者酒吧。为了“江湖形象”,他还特意剃了板寸头,戴上了大金项链,走起路来更是充斥着一股蛮横劲儿。“家里人劝过无数次,好说歹说,我就是不听。其实现在想想,那种生活有什么意思,‘土豪’?”回首从前,张晓林自嘲地反问。 如梦方醒
自驾远行 告别过去 五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转眼间,张晓林33岁了,而他的女儿也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今年3月4日那天,张晓林又是满身酒气地出现在女儿面前,女儿只是冷漠地看了他一眼,便关上了房门。一头雾水的张晓林事后才明白,女儿的眼神是一种无奈,“女儿学校要开家长会,可她对我几乎失望了。” 女儿的一个眼神,让张晓林如梦方醒,他在心里不停地叩问:“我这个爸爸到底是怎么当的!”重新审视自己,张晓林发现,虚度五年,他现在甚至连面对孩子的勇气都不复存在。懊悔与自责交织在一起,夜不能眠,张晓林第二天一早便决定,自驾远行,告别曾经朝夕相伴的“花花世界”。 张晓林说,他一路南下,不走高速,行经安徽、浙江、广西等10个省,累了就休息,醒了再出发,忘记了很多杂念,也拾起了很多人性中的美好。3月17日下午,在开往云南丽江的途中,张晓林偶遇4名衣衫褴褛、抱着木柴的山里孩子,他给了孩子们几袋饼干,并随手拍下孩子们的照片,传到微信朋友圈。 逼上梁山
折返云南 千里心意 45天,一个人,一部车,一趟洗刷心灵的旅程。在返回如皋的路上,张晓林已经为自己打好算盘:“找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不管怎样,至少能够给女儿安全感和信赖感。” 可出乎意料的是,当张晓林回到家,看到的尽是年迈母亲替他收下的衣服、被子和书包。其中,还有人留下了纸条:“张哥,请转交给山里的孩子。”张晓林压根儿没想到,3月17日传到微信朋友圈的一张照片,竟“朋友托朋友”,最终募集到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爱心物资。“那是我自驾游路过的一个山区,没有联系地址。怎么办,只好再跑一趟,把物资送过去。”张晓林开玩笑说,第一次做公益,纯属“逼上梁山”,他只是不想辜负了朋友们的一番心意。 经过10天的奔波,张晓林再次出现在云南省宁蒗县境内那条山间小道上。他向当地山民打听到,附近有一所水草坝完小,寄宿生28人,且个个家庭贫困。在那所学校,张晓林见到了曾与他有一面之缘的4名山里孩子,孩子们告诉他,因为是寄宿,所以他们在课后要到处捡木柴,自己生火煮饭。那一晚,张晓林与孩子们同吃同睡,吃的是土豆和荞麦,睡的是课桌拼起来的床。其实,张晓林根本睡不着,在那之前,他完全想象不到,山里的孩子竟然穷到如此地步。 专职“快递”
边走边送 随手公益 水草坝完小位于宁蒗县东部,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接壤。离开水草坝完小,张晓林径直驾车驶向盐源县,车上还有不少未送出去的爱心物资,他打算一路走、一路送,哪里穷,车就往哪里开。 5月5日傍晚,张晓林抵达盐源县境内。这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国家级贫困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最高海拔4393米。泸沽湖镇匹夫小学就建在这座县城的半山腰,共有学生33名。由于当地高原寒苦、气候恶劣、经济落后,为了读书,孩子们面临着许多困难。 “非去不可!”这是张晓林摸清情况后,脑海里闪过的第一反应。6个小时的颠簸车程,数不清绕了多少个"U"形弯,直到下午3点,张晓林才终于赶到匹夫小学。陌生人的出现,让这所学校的孩子们既惊讶又惊喜。见到陌生人从车内搬出一件件衣服、一个个书包,孩子们毫无顾忌地涌上前,把陌生人团团围住。一双双瘦小而乌黑的手,很快就领到了各自的衣服和书包。孩子们并不知道陌生人的名字,甚至高兴得连“谢谢”都忘记说,但那一幕,已经让初来乍到的张晓林感触至深。摸黑返回盐源县城,入住宾馆后,张晓林再次将这天的照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 定点“驿站”
爱心中转 深山穿梭 纳西族女孩王直玛是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山区教师,5月7日,她第一次见到张晓林,心里不禁对这个剃着板寸头、戴着粗项链的陌生男子疑虑重重。一开始,王直玛以为他是推销员,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他支走。不料,张晓林只是忙不迭地从车内搬出衣服和书包,丢下一句“送给孩子们的”,便驾车离去。 大约三小时后,夜幕笼罩深山,张晓林竟然又出其不意地折回泸沽湖镇中心小学。因为,张晓林在返回盐源县城的途中迷路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他不得不凭着记忆驶向泸沽湖镇中心小学。张晓林知道,在林深云密的大山里,风餐露宿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再次见到王直玛,有求于人的张晓林道出了自己进山的来龙去脉,他告诉王直玛,他需要租一间仓库,用来存放大山之外的好心人邮寄过来的爱心物资。原来,张晓林传到微信朋友圈的一张张直击心灵的“山水照”,已经牵动了众多好心人的心,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张晓林打听邮寄地址,准备寄出爱心物资。 次日,深受触动的王直玛陪张晓林一起返回盐源县城,并将自家一间屋子腾出来做仓库,定点接收好心人寄过来的爱心物资。而受人之托的张晓林则马不停蹄地穿梭于深山老林,将大家的爱心一次次中转至大山里的穷孩子。 变身“山民”
跋山涉水 决意扎根 在距离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103公里远的横断山脉,有一个名叫木里的藏族自治县,俄亚乡哈地村小就位于这座县城的西南角边缘,四周被重重高山和条条大河环绕,进进出出万分艰难。 张晓林在5月10日微信“播报”了自己前往俄亚乡哈地村小的全过程:从盐源县城出发,3个小时后到达木里县,2个小时后到达俄亚乡哈地村进山口,汽车开不进,交通工具换成驴和马,人牵着牲畜,牲畜背着爱心物资,徒步5个小时,到达一条宽约20米的大河,过河靠索道,第一次体验“水上漂”的感觉,心提到了嗓子眼,安全过河,又是2个小时的步行,终于到达哈地村小。 12个小时的跋山涉水,给张晓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大山深处的孩子,要想出山何其难!”就在那一刻,张晓林作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几乎“疯了”的决定——筹钱,为哈地村修桥修路修学校。“我的感受,是山外的人无法感受的。”张晓林用这么一句话回绝了所有的好言相劝,他下山之后便在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盐源县联社开通了“爱心账户”,账户持有人是王直玛,而他则负责召唤爱心,筹集善款。张晓林说,他的“牛脾气”一发作,10头牛都拉不回,修桥修路修学校的钱,山民们更不用担心,“我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在此之前,我坚决留在山里。”□记者王俊
目前张晓林收的捐款都来源于全国各地和国外,截止昨晚已收到36997.51元爱心款。欢迎如皋的网友为贫困山区献出一片爱心。
联系人:张晓琳 微信:13773817285 手机:13390937758 13773817285
农村信用社 卡号:6210332110000044680 王直玛(是泸湖镇小学的老师又名王卓玛,所有爱心款将在志愿者的严格监督下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