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麦田教育基金会 于 2014-5-22 22:58 编辑
一座村小
作者:麦田少年社项目专员-拍照
【小编按】(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麦田项目地老师和学生的需求,麦田少年社项目专员拍照特走访各地村小,这是第二篇走访日记。)《“拍照去村小”访谈日记(二):一座村小》发布!拍照给小编发邮件说“抱歉,更新的很慢。主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不知道怎么才能更好的表达。这是第二篇日记。关于一个学校的故事。” 但我知道,更新速度不是最重要的,这文中浓浓的真情又岂是一时半刻熬成的,再一次被拍照同学质朴的文风感动!希望拍照前线注意身体!新浪@拍照去村小
有一次,我和超人在罗定的国际大酒店,超人跟我说这个酒店的老板在连州给一个村小捐了一个校门,花了100万人民币。当时,我就一直很好奇这是所什么样子的学校。这次去罗定访谈老师,我和丹娜的想法是在一所学校呆一个星期,与老师在一起,一起工作、聊天。我们想也许这是一个最好的了解老师的机会。 我们把这所学校选定在了连州镇古榄小学,一所被外界提起就是一个有着豪华校门的学校。
(我们说这是古榄清华小学)
古榄小学目前有老师9人,其中30岁以下3人,30岁至50岁5人,50岁以上1人。学校学生184人。 古榄小学也是麦田在罗定建立的第一个项目点学校。原谅我的备课不足,我在来之前还不知道这个情况。学校校长给我介绍了许多关于图书室、少年社、志愿者活动的事情,让我有了一个重新了解和认识的过程。 可能因为是麦田的第一间图书室,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到来非常热情,因为据校长说,经常会有志愿者来学校给孩子做一些活动,校长、老师和孩子也有被邀请过去广州参加一些活动。 学校老师有8位在学校住,包括校长和教导主任。大家每天都会在一起做饭,一起吃饭。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在篮球场上打打篮球,并且是男女混合打!学校有两栋楼房,一栋现在是老师宿舍和杂物房,另外一栋是教学楼。学校建校已有百年历史,建国前是学堂,建国后经过一些乡贤(有钱的村民)、华侨给学校的捐助,学校逐步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虽然硬件看着还不错,老师的生活还是比较辛苦的。还是在用柴火来烧水做饭。每天会有一个卖肉的师傅送肉到学校,让老师买。青菜就是学校的一块小菜地里提供。
(学校老师种菜的菜地)
(劈柴烧火,也是老师每天的工作)
我问校长:“为什么你想做老师?” “读书的时候,父母说既然是个读书人就去做个老师吧” 我继续问:“作为校长,你觉得学校或者孩子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孩子的安全,学校会很怕孩子出安全问题。前段时间,在这边的一个学校,因为下雨学校墙壁垮塌了,校长被判刑。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心寒,很怕有一天这样的事情会落在我的头上;留守儿童,我们这里9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让学校也感到很无力。我希望的我的学生能做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能获得健全发展的人,可惜他们好多孩子的父母都需要在外面打工来养活家庭,有些东西学校是替代不了父母的。” 校长在学校教数学,因为是校长每周的课要比其他老师少几节,但是每周也有16节左右,他的夫人也在学校教书,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孩子也在学校上学。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家庭,坚守在偏远的农村,用自己的一生为这里的孩子奉献着。普通的中国人总是会为我们创造感动。 现在有很多民间组织都在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关键问题是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怎么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还是应该从问题的本质上去考虑如何解决。我脑海里的农村:田园里满是收成,课堂里满是读书声,家家户户有着合理的收入,家里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起。如果农村的经济可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我们还需要考虑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吗? 学校里有一个23岁的年轻女老师---谭老师,我们在聊天的时候问她:“来学校做老师感觉怎么样?” 谭老师说:“才来的时候一点都不习惯,这里太惨了。经常会哭,蚊子很多,洗澡不方便。后来慢慢的习惯了。现在看到自己班的孩子就会心情好许多。” “你怎么看你教的孩子?” “孩子都是很单纯可爱的,我尽量做到关注到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他们的眼界太窄了,我经常会告诉他们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 谭老师跟我们说了她的家庭,一个一直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家庭里。突然有一天家里发生了变故,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她每个月的工资在3000月左右,自己只留500块钱吃饭,剩下的全部补贴给家里。来到学校教书1年多,自己也学会了做饭、烧火等等以前她不需要做的事情。23岁的年龄对于她来说已经要开始承受过早的压力。想想我们23岁的时候还在干什么?还在放荡不拘的追寻属于我们梦想的年纪。很少会关心父母所想,特立独行,张扬的青春。 张老师和谭老师一样,都是20来岁,才来到学校没有多久。很多时候,我们吃到的饭菜都是由张老师做。一个22岁,看着很内敛的女孩。 “你觉得你的学生喜欢上你的英语课吗?”我随口问着。 “开始的时候,我上课很无聊的,虽然是读的师范,但是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很苦恼,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到知识”张老师回答的时候总是会不好意思。 “上次,我参加麦田组织的教学法培训(笔者注:这是我们在2月份为3个镇的老师组织的一次教学法培训)。冯老师的四合一教学法,我觉得好像还不错,但是似乎又有点难。后来我琢磨了大概1个星期,就摸索着用那套方法去教授学生,发现很有用。孩子上课的时候参与度更高了。有一次我在同学群里看到同学吐槽教学难,我还给他们推荐这个方法。” “为什么你会觉得冯老师的教学法会适用?”我继续问。 “这个方法可以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里面来,而且有小组讨论和卡片,比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对老师的要求也好高,我也还在摸索,有时候也会很困惑,只是感觉到现在用这种上课方式,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知识吧。” 张老师目前在学校还属于代课老师,今年会有一次转正考试的机会。现在的工资600,每月也就够正常的开销。张老师现在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能否考上转正考试。每天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批改作业、备课等等,她还要抽很多时间复习考试。她也在思考,如果不能转正。很可能也不会做老师了。
(每天下课后,老师们都会一起做饭)
在古榄小学,我们看到学校的整体是一个氛围很好的学校。老师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学生,就算自己有着其他的压力,也会尽可能的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老师也很团结,天气好的时候一起打打篮球,晚上一起做饭,就像一个大家庭。 可能是因为在这所学校呆了一周的原因,我很喜欢这里的一切。纯朴的老师,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个夸张的大校门。有时候,我想干脆留下做个代课老师吧。教授孩子知识,跟着村民下田种地,带着村民去开辟第二产业,让孩子的父母都回来,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吧。
(谢谢这些孩子,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除开了这个口号,其实我很喜欢麦田的另外一句话,同行计划里面的一句话:扎根大地,使命同行。很多次,我在念叨这句话的时候,就会热血沸腾,想去做点什么。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想法是:扎根去乡村吧,去建设一个新的农村,和村民一起,和孩子一起! 有时候,我也会在和老师聊天的时候,跟他们说说一些做公益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我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老师的纯朴,也就在我们真诚的对话开始后,表露无遗。
我们走的时候,校长发了一条微博。我看着很感动。可,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如何能承受得了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有许多偏远山区的乡村学校!在那里,老师才是中国的希望、孩子的未来。我有见过,年复一年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教课的老师。也有见过在破旧的木屋,常年饱受自然灾害困扰,依然坚持在乡村的老师。或许,我们有时候需要思考。我们在想尽我们所想为乡村孩子提供点什么的时候,是否可以想想也为这些老师做些什么?没有他们,孩子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PS: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困惑,怎么才能让大家很清楚的了解乡村学校的老师。我只能靠一些零散的画面,破碎的语言,一段一段的,似乎不连接的东西告诉大家,那里是什么样子的。去乡村吧!做一个行动者!
(附赠访谈日记一链接:http://bbs2.mowo.cn/thread-156867-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