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妮子的帖子,有些想法,就写出来与麦田的朋友分享一下。春节到了,麦民还要继续寻访,向你们说一声辛苦了。也接妮子的话茬,谈谈对于走访和助学的一些意见:) 对于走访,其实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当自己真正与老乡和孩子面对面的时候,不免还是会有些紧张的,如果再有个方言不通,那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另外,我们在走访时,常常抱着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具体情况,二是与之交流,并不同于调研也不同于聊天,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访谈前,可以先拉拉家常,不要一开始就摆出个表格出来,这样谁都会紧张。(我们想想是怎么和自己的老师交流的^-^)另外还有一些建议: 第一,制定问题。 预先规划好要问的问题,尽量避免遗漏; 第二,将问题熟记。 提问时就直接问就好了,最好两人,另外一个人负责记录。 第三,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把问题转化成日常的语言,怎样将书面化的问题转化成聊天也是功夫:) 切忌书面化用语(学生腔),也切忌过于直率。有一些隐私问题或者敏感问题,如身体状况、家庭收入等,需委婉地提出。
这是从技巧上来说。但今天看妮子的帖子,其实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即我们如何看待走访和我们所从事的助学的。我们的助学应该是怎样的助学,我们又应该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走访? 其实我们是往往带着一种浏览贫穷的眼光去走访的,潜意识里总希望看见家境的贫寒生活的不幸,在遇见家境较好的孩子甚至还会有一些失落。这是事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其实,我们有时更需要地换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对于孩子来说家境的困难并不是多么黑暗的事,二是遇见家境好的孩子反而应该高兴,这个孩子不用受苦。 把心态放平,反对带着猎奇的心态去走访,更宽容些,更坦然些。 有时候,我们又往往带着一种施舍的心态去走访。当走了几十里的山路上,总会觉得大家有多辛苦。但其实将心比心,这些孩子和这里的人走这些路又有多不容易呢。其实做助学,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往往帮助的是自己,我们往往收获的快乐和获得的成长是无法衡量的。这些孩子的身上也往往有着我们所不曾有过的品质和让人敬佩的地方,就像在蕲春的时候我遇到的一个孩子,每个月要骑七八个小时的自行车回家去照顾母亲,我想这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帮助的孩子的时候,不妨把心沉下来,看看自己的努力,能够收获什么? 再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资金的帮助能够解决孩子的所有困难。对于我们帮助的孩子来说,经济上的匮乏确实使得他们步履维艰,我们的一点帮助确实能够解决孩子的很大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帮助终究也只是一点而已,学费的解决并不能使这个家庭摆脱贫困,能够改变这个孩子命运的,终究还是他自己而已。所以在走访这些孩子时,在与孩子通信时,我们一直注意从正面引导孩子,鼓励他们学会自强。在心理的帮助上面,有时会对这些孩子帮助更大。所以在我们走访时,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小的影响,在孩子眼里,或许我们就是外部世界的形象。我们在维持这个形象的时候,就不得不更加谨慎和严格,具体的表现,就是走访的纪律、说话的分寸、鼓励的方式等等。 心灵的助学,也是更为持久的助学。 在麦田,一直提倡快乐的助学,但是正是因为这份快乐,才更应该使得我们一步一脚印,并且把快乐传递给你、传递给他、传递给所有亟需帮助的人们。快乐并不意味着不负责任。因为快乐,才需要一路前行。
有时候我们做助学,看到的更多是苦难,所以我们的快乐,应该是带着汗和泪的。而正是夹杂着汗与泪的快乐,才会更纯粹。这份快乐,也使得我们必须要更谨慎。
从心态上来说,我们的助学应该是一种平等和互助的助学。就像格桑花的洪波说的,给爱以尊严。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走访,去帮助他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大意,给了爱一份伤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3 1:50: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