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了了tai 于 2013-9-18 00:00 编辑
月亮于我而言最早的印象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很小的时候住在大院子里,那时候还没有空调,夏天的晚上大人们坐在院子里纳凉拉家常,小孩子喜欢一起捉青虫,逗蛐蛐,研究壁虎的尾巴断了是不是还会长出来。而我,也在那时候知道了月亮上有位美丽的仙子叫嫦娥,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玉兔,有时候抬头仰望夜空,仿佛真的能在月亮里看到一颗桂花树。小学的时候,一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天狗食月是怎么回事;中学的时候,偶然地看到了神秘的月全食;而现在,每每看到月亮便觉得它能滤去世俗的喧嚣与浮华。因而我喜欢月亮,喜欢它不似太阳般的炙热,却拥有着独特的静谧和凝重。
人们常用“阴晴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八月十五,古人把这一天定为中秋,因而中秋又称为“团圆节”。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一天留下脉脉相传的词赋,多少异乡游子在这一天对故乡牵绊缠绵,多少相爱的人儿在这一天以明月寄托相思。无论乡情、亲情、友情、爱情,一年中十二次的月圆,唯独中秋这一轮圆月亮,牵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诉说着读不尽的思念,写不尽的哀愁。
听父亲说,以前过中秋的时候,讲究礼俗的人家全家都要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家中长辈切开象征团圆的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不在家的,每人都要有一块,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就连大小都要是一样的,如果有人不在家则要为其留下一块,而那块月饼就一直放着等待远方的游子归来。初听这个故事的时候,除了有些讶异这样的一种对于团圆的情感表达,没有太多的触动,然而多年后离家的一次中秋却使我的思念之情却比任何时间都要浓烈,眼前总不断闪现出那块等待游子归来的月饼。那是高一第一次离开家,十几岁的我一到晚上就格外的想念父母,开学没几天就过中秋了,那时看着圆圆的月亮,我在想,原来不经意间已度过了十多个中秋,此刻的家人在做什么,他们也在思念着我吗?不禁泪雨潸然,那时候唯一的愿望只是希望以后每年的中秋都能与家人围座一桌。转眼3年过去了,大一,离家更远也更思念家,依然是刚开学,中秋那天班主任敲开门,送来了月饼,对我说:“学生太多,老师也买不了什么,吃个月饼吧,过中秋了。”我是从来不喜欢吃月饼的,可是那个小小的月饼却是我至今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最怀念的月饼。然而对于那个月饼的喜爱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关爱,是因为 “今夜明月入尽眼,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因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秋的月亮,演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夜渐深,仰望天空皎洁的圆月,不禁感叹:同一片夜空下,还有谁在与我共一轮明月,一起企盼,一起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亲人,友人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