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77|回复: 10

走过青春,留在年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4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熊 于 2013-5-14 21:57 编辑

(发一篇小文章,与大家分享,绝对原创作品,本文被选在《夜葵》电子杂志第二期。

      在麦田里,我们也需要精神的交流,这是一个提倡多元的地方,在这里希望以文会友,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沈阳麦田团队。)

(一)缘起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电影《非诚勿扰2》的最后,女儿川川在其父亲李香山的人生送别会上,当着众多亲友的面,静静地念诵这首诗的一幕,让整部电影达到高潮。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是那个时候知道了这么一首诗,记住了它,并且一直不能忘记。

寂静的时候,默念这首诗,字句之间,仅仅几个字的变换,简单明了,而言语之外,浓浓之情却怎么也化不开。总觉得这首诗最得《诗经》之精髓,在字词的变与不变间,把所有的感情都包含了,让读者在它的说与不说间,久久徘徊,惶惶若失。

因了这诗,我才知道了他——仓央嘉措。

(二)缘续

《不负如来不负卿》,在书店里看见这书名时,我就知道自己会喜欢这本书了,因为这书名亦是仓央嘉措的情诗里我喜欢的一首: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好多人物传记,喜欢在各种历史事件的堆砌中去塑造主人公,这确实无可厚非,好多时候,我们记住一个人,很多是因为某些事件,所以,没有那些宏大的事件,也许真的无法突出历史人物的伟大来。

我喜欢人物传记,但恰恰对历史事件的堆叠,有着莫名的反感,这种反感也许来自初中时期学习历史的悲惨经历。那时候,老师天天要求我们背各种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意义,那种枯燥的背,让我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历史彻底失去了兴趣。

读《不负如来不负卿》就没有这种感觉,我完全是跟着作者的脚步,心怀对仓央嘉措的敬仰,走遍三百多年前他走过的地方,试着在西藏高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寻到他曾经留下的足迹。

拉萨、桑耶寺、青朴、拉姆拉措······这每一个名字,都让人神往,这每一处地方,都与他的前世、今生、来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朝圣的信徒,用身体丈量着大地,慢慢接近心中的那一直指引自己的光点。

(三)迷失菩提

读人物传记类的书,我经常会迷惑,无法判断是主人公的本身让书更加吸引人,还是书的描述让主人公更加亲切可读。喜欢《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另一个原因,书中处处交织着的伟大与平凡。这不仅是一部传记,也是一本游记。作者用轻柔的笔法,把这一切包裹在自己的倾诉中。

“每一个还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因为将魂留在了那里。”我想这一句话,可以最好的诠释西藏给我们的感觉。仓央嘉措的故事发生在这里,必然少不了雪山的巍峨和圣湖的纯洁,少不了西藏高原的宽阔和透切,这样的故事,还没开讲就已令人向往。

而他被推到历史的台前时,正是西藏宗教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候,西藏的政教势力,蒙古的军队,还有康熙大帝,这些都是仓央嘉措故事里最常出现的字眼。

无论空间背景,还是时间背景,都注定了他这个住在布达拉宫的雪域大王的不平凡,然而,他还是走出了布达拉宫的大殿。十五岁之前,他生活在门隅。十四五岁的花样年纪,少男少女间春意萌动,他虽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但亦情窦初开,与邻村的美丽少女情意缠绵。但他毕竟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必须担起他的责任,无论他愿意还是不愿意。十五岁被接到布达拉宫,一晃就是三年。坐床三年,日复一日的读经、打坐,再也没有了十五岁前那天空的颜色、青草的气息、驼铃的声音,再也没见到美丽姑娘的笑脸、樱桃一般的嘴唇。终于到了十八岁,这是可以亲政的年纪,但政治是他无法把握的,一等又是两年。这时母亲带来的消息告诉他,那个美丽的姑娘已做了有权有势人家的新娘。他二十岁的天空,顿时塌了。初恋的失败,让他对一切产生了怀疑,包括他的信仰。

从那以后,每到夜晚,八廓街东南角的小酒馆里多了一个美少年,风流倜傥、眼波如泓。在酒馆女主人的撮合下,他与美丽的达娃卓玛夜夜欢会,难舍难分。有人说,只有爱情能为爱情疗伤,也许这是真的。他白天坐在庄严布达拉宫的大殿,焦虑不安,一到夜晚便从一小小的侧门走出布达拉宫,走向真正属于他的世界。然而,事情还是败露了。那个冬夜的凌晨,当他从美丽的情人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发现厚厚的大雪掩盖了大地上的一切,唯独掩盖不了他那两行清晰的脚印。这脚印,一头是尊严清静的佛堂,一头是世俗的享乐。这时,所有的传言得到印证:活佛即浪子,浪子即活佛。

既然事情已经败露,就要抗争到底。把他推到这个位子上的是政治,要留他在这个位子的也是政治,还有要把他拉下这个位字的还是政治。二十几岁的他,心里满是温情的达娃卓玛,无心与政治纠缠,他决定彻底与布达拉宫决裂,再也不回到这里。从此,拉萨的酒肆,那个美少年的歌声更加嘹亮。但有一天,酒馆的老板娘瞧瞧告诉他,他日思夜想的达娃卓玛再也不会来了,她被父亲逼着去成亲了。

两次打击,让他再无力争取。而等着他的,还有政、教对他的迫害、惩罚。

后来拉萨各大寺的高僧活佛斟酌再三,给了他一个结论:迷失菩提。

迷失!这一个词似乎涵盖了青春。在那个如花的年纪里,在爱、诱惑和责任间,我们谁没有迷失过?我们不都是在一次次的犯错中,认清了自己,也看清了世界,然后,我们不再青春。

(四)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有谁能想到这就是结束?

仓央嘉措出生之日,在他的出生地门隅沃松,天空七日同升、黄柱照耀,这样的异象昭示了他的不凡,而二十五年后,他的逝去,亦扑朔迷离。一说他在被解送京师的途中,行至青海湖畔圆寂,或是病死,或是被杀,没留下尸体。另一种说法则是,他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在行至青海湖后,于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继续宏扬佛法,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此外还另有一新的说法:六世达赖解送至内地后,软禁于五台山,并在五台山圆寂。

面对这样的情形,争论或者考据,以期还历史的真面貌,我觉得很是寡味,我很同意作者的话:“无论哪种情形,总之,他二十五岁之前的人生,是在此(青海湖)画上句号了。而无论他的肉体是否消亡,在此之后都是再生。”“二十五岁之后,无论他以怎样的形式继续他的故事,此时的他都已经不是二十五岁之前的仓央嘉措。”

我们时常会回过头来去看看自己走过的青春,品味那些关于爱、关于责任的人生片段,常常唏嘘不已,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去。如果能让生命戛然停在青春,永驻,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也不一定。

(五)缘落

因了一部电影,我得了一首诗;因了一首诗,我识了一个人;因了一个人,我读了一本书;因了一书,我又走了一段青春。这样的美好,但愿常驻。

发表于 2013-5-14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慢慢看~~~
发表于 2013-5-1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的少年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歰女郎


    谢谢郎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温柔的驴子


    O(∩_∩)O哈哈~
发表于 2013-5-1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悲不喜
不来不去
不增不减
不舍不弃
发表于 2013-5-16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品鉴,曾经的青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小棪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发表于 2013-5-22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2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读“缘起”里的那首诗,是在《大诚小爱》一书中,非常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weizhang0715


    看见天津两个字,就觉得好亲切,我们有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5 19:37 , Processed in 0.0788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