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虎子哥 于 2012-8-22 03:21 PM 编辑
此电影拍摄于湘西凤凰腊尔山乡的一个苗寨里。
此电影画面里的苗族人的生活状态非常现实客观,例如那个阿香他亲戚在凤凰开馆子,她不说苗语而是说汉语,那个老婆婆遇到一些词如“馆子”就直接说“馆子”,银匠也直接说“银匠”......这些都是客观现实里苗族人的语言现状。
但是,如果是苗族人自己拍的电影,肯定不能这样,应该把那些不应该汉化的词汇用苗语来说,打上苗文字幕。只可惜,目前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由北京电影学院教师邹亚林编剧和导演,湘西苗族农民非职业演员出演,以极低成本拍就的影片《红棉袄》,近日收到第二十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第五十六届曼海姆-海德堡国际电影节、伦敦儿童电影节、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好莱坞中国电影节等五大国际电影节的正式参赛邀请。但就在导演邹亚林办理签证手续,准备于10月23日左右启程赴美参加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时,另一条喜讯却让他为分身乏术发愁:《红棉袄》获得将于10月24日开始的金鸡百花电影最佳儿童片和导演处女作奖提名。 据了解,芝加哥国际儿童节是北美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儿童电影节,2002年,该电影节成为目前全美唯一一家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认可的儿童电影节,参加该电影节的电影市场前景也被看好,统计数据显示,大约60%该电影节放映的儿童影片在电影节之后能够进入全美音像制品零售和租赁巨擎Blockbuster的营销网络。邹亚林介绍说,去年《红棉袄》还被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选为参加嘎纳电影节市场展映的作品,在嘎纳电影节放映时收到国外专家和片商的一致好评。 在遗憾没法两个电影节都参加的同时,对于影片能得到如此多青睐,邹亚林非常满意。他说,作为一个从湘西出来的人,为拍摄这部反映家乡的电影,他花了三、四年时间,几乎倾其所有自筹资金,并在朋友无私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前期拍摄。中途,因资金缺乏和交通事故等困难几乎搁浅,最后是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慧眼识珍珠,出资帮助完成了影片的整个制作。 《红棉袄》讲述湘西偏僻苗乡一位贫寒小姑娘的故事,围绕红棉袄这件象征着美丽的道具,这个叫翠菊的小女孩,和她相依为命的婆婆以及邻居的伙伴阿香发生了一系列情感纠葛。把一个具有集体经验的感人故事,放在一个独具特色的背景去讲叙,是导演构思这部影片故事的出发点。过新年穿新衣,像西方小儿童期盼圣诞礼物一样,是基于中国小姑娘,特别是农村小姑娘最美好的愿望。从这个点出发,故事以祖孙间亲情感恩主线及小伙伴间的友情副线来展开,娓娓道来一个动人故事。 而本片少数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迷人的风土人情,又形成了讲述这个故事的独特影像风格背景。导演邹亚林生于斯长于斯,有深厚的当地生活基础,让这部影片充满了原生态韵味,渲染上一层如诗如画的中国水墨画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