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67|回复: 1

一个改写中国图书馆历史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韦棣华(1862~1931),美国圣公会女传教士、近代女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家、教育家、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者。

    韦棣华186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中学毕业后任职于纽约州巴塔维亚市图书馆。1899年来到来中国,任武昌文华书院英语教师兼该校图书馆员,后又任文华图专董事会董事、文华图专教授、文华大学图书馆科主任等职,一生为中国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韦棣华在中国生活了30余年,创办了武昌文华公书林(图书馆),传播近代图书馆学。她说:“图书馆为学校,社会所必需,而中国此时尚少提倡。”而后,她又积极为创办文华图专培养师资,曾资助过沈祖荣、胡庆生去美国专攻图书馆学。经过她的不懈努力,1920年建立了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之后她又大力推行美国的办馆方式,以致当时在中国出现了许多地方性的图书馆协会,推动了全国各种类型图书馆的发展。1926年韦棣华代表中华图书馆协会出席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50周年大会。她还代表我国倡导成立国际图书馆及目录学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前身)。韦棣华生活俭朴,独身一世。北大校长蔡元培曾在《文华图书科季刊》中撰文,颂扬了她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我国在20世纪初以前只有传统的藏书楼,还没有面向社会为开启民智而设的图书馆。直到一个美国女人的到来,这个历史才被改写,她的中文名字叫韦棣华,英文名字为Mary Elizabelh Wood。韦棣华186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中学毕业后即任职于美国纽约州巴塔维亚市图书馆。在这里,韦女士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图书管理经验,并初步接触到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思想。1899年她来到中国探望其在武昌中华圣公会当牧师的弟弟韦德生,并留居武昌受聘于武昌文华书院,任书院的英语教师。文华书院是外国教会在武汉开办的学校,是由美国圣公会驻鄂湘教区主教韦廉臣在1871年创办的一所寄宿学校,校址在武昌昙华林。该校是后来的文华大学、华中大学以及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

    当时的中国,书籍平时都是深锁于藏书楼,而大多数学校都不设图书馆。在工作中,韦棣华很快发现了学校图书资料贫乏,便决意创建一所“既为文华学生提供阅览,同时让社会一般人士也能享受它的便利的图书馆。”1901年,她在校内设置了一个书籍阅览处,陈列图书杂志供学生阅览和外借。1904年,美国圣公会出版的月刊上,曾载文《文华书院图书馆介绍》,并刊登了一幅头戴瓜皮帽的中国学子借书时的照片。随后,韦棣华返回美国为文华书院图书馆筹集资金,并进入西蒙斯学院进修图书馆学。1910年,号称“十万美元建筑”、“三万册图书”,以“文华公书林”命名的文华大学图书馆(文华书院已于1909年改称文华大学)落成,韦棣华任总理,将图书馆命名为“文华公书林”,意即民众化之公开图书馆,这个文雅诗意的名字,突出了“公”字,强调“公共、开放、公享”的意义。

    文华公书林除了为本校大学、中学服务外,也为武汉当地其他学校、机关及个人服务,可谓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首例。并且,该馆还在其他一些学校里设立书籍存放点,并隔几周更换一次,还设分馆三处,广泛服务于武汉市大中学及广大市民。1914年至1916年,文华公书林还在上海、南京、杭州、开封、太原等城市组织巡回演讲,向民众普及图书馆知识。此举引起了文化界,特别是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蔡元培先生因此称文华公书林“弥孚众望”。后来,由于不断增多的读者和藏书数量,韦棣华又利用募捐和她个人的捐款,将文华公书林进一步扩建。有资料显示,该馆内设编目室、参考阅览室、报纸杂志室、书库等部门,并率先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编目学”。1918年3月的调查数据显示,该馆藏书有汉文1012种、11771本,西文6704零四本,每季阅览人数达7238人,年经费达3500元。

    为培养中国图书馆方面的人才,并为日后创建中国自己的图书馆学科教育事业作准备,韦棣华于1914年和1917年先后资助沈祖荣、胡庆生去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完成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学业回国的沈祖荣,协同韦棣华于1920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学的专业教育机构——文华大学图书科,而文华公书林则成为该科的实习图书馆。1929年该科独立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校,校长为沈祖荣。该专科学校修习课程主要有中国目录学、中国图书馆史略、西洋图书馆史略、中文参考书举要、西文参考书举要、图书馆行政学、图书馆经济学、中文书籍编目法、西文书籍编目法、西文书籍分类学等。任教者有中国教员和外籍教员。据统计,从1920年到1953年,由韦棣华和沈祖荣创办的文华图专一共培养了600多名图书馆学高级人才。这些人才,是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进的中坚力量。

    1925年,在韦棣华等人的倡导下,中华图书馆协会正式成立,韦棣华任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书记。1926年,韦棣华代表协会出席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1927年她又代表协会出席了英国图书馆协会成立50周年大会。在这些活动中,她不遗余力地对西方宣传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并把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及时地传递到中国。上世纪20年代,为了争取能把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于发展中国的图书馆事业,韦棣华更是四处奔波,不辞劳苦,甚至远赴美国,致书美国总统和国会,为最终促成此事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1年6月,韦棣华女士病逝于武昌。整整31个年头,为开创中国的近代图书馆事业,韦棣华作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纵观韦棣华女士的一生,是与图书馆深深结缘的一生,是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殚精竭虑、奋斗不止的一生。她引进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大门,并促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

    ■轶事

    韦棣华奖学金

    “韦棣华奖学金”由美国韦棣华基金会设立,专门奖励中国就读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由于历史原因,大约从199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与美国韦棣华基金会达成协议并且签署在中国内地实施韦棣华奖学金项目的《谅解备忘录》之后,奖学金的评选活动才开始。该奖学金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最高级别的奖学金,每年资助国内十几所高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30余名。

    新图书馆运动

    韦棣华一生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民国总统黎元洪称其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段祺瑞政府亦颁赠“导扬文化”之匾额。“皇后”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导扬文化”亦是她平生作为的写照。

    韦棣华在坚持办馆的同时,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中国的图书馆学家,后来他们都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尊为“中国图书馆教育之父”的沈祖荣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沈祖荣不但协助韦棣华创办文华大学图书科,还在1917~1919年间,携带着影片、模型、统计图表等,与余日章先生等人一道奔走于全国各地,抨击藏书楼陋习,宣传图书馆功用,讲解创办图书馆办法,倡导欧美图书馆模式。他的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山西等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图书馆运动”。

    沈祖荣先生还曾发自肺腑地说:“倘若中国拥有富强的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学校和大学的话,我就不会对中国军备的软弱无能感到懊悔,但是,我现在为一个没有这样令举国感到自豪的教育机构的国家感到羞愧。我将来不会去详研学校制度,也不会去建造博物馆和艺术馆,但是,我会为图书馆事业奋斗终身。”
发表于 2011-3-4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2-4 17:46 , Processed in 0.0789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