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1.gtimg.com/news/pics/23634/23634215.jpg 国家级贫困县会宁是甘肃省的教育大县和高考“状元县”,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经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5万多名优秀学生。该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会宁县在教育上没有高招,经验就是十二个字:“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这十二个字造就了甘肃教育界独特的“会宁现象”。 “我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学,以后到城市去生活,去一个有水的地方。” 今年10岁的王琼道出了“会宁现象”背后的动力。她出生在会宁县北部山区八里湾乡团结村贺山社,生于斯,长于斯,而志在有水的远方。 会宁严重缺水,王琼所在的北部山区更是缺水地区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上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人大建水窖,用来收集雨水。从那时候开始,饮水问题有了缓解。但近几年来,当地降雨量逐年减少。据会宁县气象局介绍,会宁县年平均降水量仅340毫米,蒸发量达1800毫米,2002年以来的7年时间里,会宁县年降雨量均未达到340毫米。 雨水少了,水窖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尤其是今年,会宁县出现多年未见的大旱,尽管下半年的几次降雨缓解了当地的旱情,但水窖却没有蓄多少水。王琼就读的中庄小学有三口水窖,只有两口有水。这两口水窖供给学校7名教师的日常生活用水,学生们常常需要自备饮用水,用饮料瓶装上,带着去上学。 在干旱地区,时常给教室里洒点水增加湿度是必须的,毛毛雨一样的用水量却让学校很为难。好在中庄小学算是距离水源比较近的学校,走逾一公里的山路就能取水。水源是山沟里一条浑浊的小溪,水量很小。学校老师说,这样的水是不能饮用的,只能用于洒水。 中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轮流到山沟里抬水,5年级的王琼和她班上的同学今年承担这个任务。校长魏宏禄说:“只有天气好的时候才敢让孩子去抬水,要是天气不好,那是绝对不能去的,旱塬上的土都比较疏松,下雨就容易发生危险。” 尽管上学的困难很大,王琼学习非常用功,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中庄小学从上世纪50年代建校以来,已经走出了几十名博士、硕士和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