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情?怎样去沟通引发共情?真的做到感同深受了吗?……张老师一个角色的扮演,似乎情景重现,我感受着那份悲伤、无力、绝望、空洞,把自己也陷入了回忆中。我的梦,我的家,我的父亲,那段时间的空洞、漂浮、泪水、孤独……沟通是一门学问,心理健康项目的培训,在张老师的循循诱导下,我们问自己:看见了吗?感受到了吗?心的贴近,才会有情感的交流,把控得自己,才能好好回应他人,才能适时伸出手,有时,救助他人同时也在救助自己。感谢远道而来的张老师,一次授课,受益终身!格林豪泰随时欢迎麦友们的到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徐姐 课后感《看见》如果我们看见了孩子的努力,
我们一定不会随意指责孩子所取得的不太好的成绩。
如果我们看见了父母的关爱,
我们一定不会嫌弃父母不厌其烦的唠叨。
如果我们看见了丈夫的付出和劳累,
我们一定会更加的体贴与关怀。
如果我们看见了妻子的委屈和不易,
我们一定会更加的心疼和包容。
如果我们看见别人也有他的难处,
我们一定也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我能如此幸福的生活,
只因
我的付出,
我的不易,
我的委屈,
我的难过,
都被你看见。
谢谢,被你看见!
——卜姐 课后感
12月9日半夜,难得一次,张军老师提前一晚到达安化。他刚从河北易县晒了太阳,就赶到湖南来沐浴寒流。他为了开展“心寻岛”,辗转于天南地北,行踪如布朗运动,不可预知。终于这一次,来到安化的地界上,不至于显得那么匆忙,可以从从容容地在县城做完培训,再去渠江上心理课。 10日晚七点,20来位安化麦友应约相聚,依然是在格林豪泰酒店的会议室。美丽勤惠的徐姐早早就摆好了椅子,泡好了黑茶,开暖了空调。已是熟人见面,大家与张老师之间也就多了几分热络,少了些许生涩,不再只是把他当成一位心理咨询师,气氛随和了许多。
谭子姐在协作者的成长道路上一往无前,这次依然协作张老师的培训。培训主题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开宗明义就是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首先要求大家观察张老师的状态,然后大家一堆赞美奉上。根据黑板上记下的词汇,张老师分析哪些是客观的描述,哪些是出于个人的评价。 有了对沟通对象的观察,有了自己的感受,就需要去了解对方内心的需要,从而引发出对方真正的请求。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地达成了。 至于如何去了解对方真实的需要,则需要沟通者的“共情”,设身处地地和对方的心站在一起,走进对方的角色里,而不仅仅是怀着想要解决问题的善意,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智分析。 接着,张老师给大家模拟了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失恋了,被男朋友抛弃,想寻短见。如果是你,怎么去安慰她? 而后进入角色,张老师是那个女孩,我们成为安慰的人。大家轮流发话,习惯性地封闭式提问,习惯性地或批评、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张老师不断地从角色中切换过来,提醒大家所做出的沟通的问题所在。 几番提问过后,大家都显得很沮丧,做再多努力,设计再多的沟通提问,都无法轻易去打动对方,让对方产生信任,并化解其内心的痛苦。 张老师最后指出——“需要”。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能不能去了解对方真正的需要?能否真的和对方的内心在一起?在这个案例中,寻短见不是女孩真正的目的,她只是觉得很痛苦而找不到解脱的办法。她真正的需要,还是想有人走进内心,有一份陪伴,有一份安全。 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心理咨询师像个演员,要努力尝试进入每一个角色,去体验不同的喜乐悲欢,去融合,去稀释,去化解。只身走险,进入黑暗,去扯开一丝丝的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