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62|回复: 0

“新助学”计划:助力乡建带头人成长,服务非遗文化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早最多来到乡村的义工,可能是助学义工。传统助学是让年轻人离开乡村。以后,得创造环境让人回来了。
以后义工下乡,未必要找生活条件最困难的人家,去捐助,去作“精准扶贫”。不妨找有眼光、有公心、有创造力的人,尤其是返乡青年,帮他们“增能”,学习生态农业、电子商务、旅游经营等,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培训、交流,为他们介绍资源。他们能经营成功,就可能成为致富带头人、乡建带头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也是“助学”,可称“新助学”。当地经济、产业有发展,能带动就业、增加人气,自然有利于改善在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缓解留守儿童的困境,形成良性循环。
资助贫困生,让他们延续学业,意义多在解决个人及家庭生计问题;扶助致富带头人、乡建带头人成长,未来能激发乡村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能带动大片地区面貌的改善,意义显然更为深远。
乡村的复兴有赖于文化的复兴。乡村文化的复兴,也是传统文化复兴极重要的方面。助学义工人数众多,深入山区、基层,调查、整理传统手工艺、民俗等非遗文化,作口述史记录,有着其他群体难以比拟的优势。现在许多非遗文化的传承都面临困境,能汇聚各方力量,帮传承人解决现实困难,为非遗传承和学徒学艺提供支持,这也是助学。条件具备的地方还可将这些乡土文化纳入学校课程。对非遗传承人予以支持可以完全是慈善性质,捐钱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这种捐助直接服务文化传承,价值显然远在一般慈善捐助之上。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民生、教育政策的改善,资助农村学生的必要性、紧迫性已经大为降低。如果助学义工团队不及时转型,未来便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可能。能把乡建带头人成长的助学、非遗传承的助学纳入工作计划,不仅能为乡村建设和文化复兴贡献力量,相信也会让我们自己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促进团队的转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11 05:54 , Processed in 0.0756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