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船启航 于 2013-6-16 16:09 编辑
一面召唤爱的旗帜
一把传递希望的火炬
我们携手在原野上不停地奔跑
让追梦的精神永不熄灭
我是一个麦客
我们为大山摇旗呐喊
为希望的麦田洒下金黄的喜悦…
第一次接触麦田计划公益组织,是在刚入大学的时候,学姐葱头的推荐,不加思索,就报名了。那时候学校每到周末都会有图片展,关于宣传麦田计划里麦友们走访的纪实以及山里孩子的状况,这些图片和故事一次次给我不一样的震撼。山那边,有一群孩子,需要我们出一份力,需要我们拉他们一把。那时候也念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要走进山里,走访那些渴望知识、憧憬未知和美好明天的孩子。 紧接着便是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图片展、志愿者招募,募捐活动,而自己真正能有机会走进山里,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 这次参加走访的是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一个山区小学。大化县地处桂北的河池市,我们前一天搭班车从南宁来到大化,然后第二天早上改搭当地组织者的车半个小时之后来到山脚,接着便是二个多小时的徒步山路。 在广西北部,蔓延的喀斯特地貌成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旅游风光,但是喀斯特地貌带来的另一面却是耕地少的事实,山岭绵亘,岩溶广布,结构复杂,能耕作的田地仅仅是河谷小平原或是经过千辛万苦开垦出来的石头山地。听来自桂北乡下的同学说,当地父老乡亲对于土地非常的珍惜,山地多是石头,倘若石头缝隙中发现哪怕只有一剖的泥土,都会塞下一粒玉米种子,甚至在屋檐下也种着庄稼。
(上图:小山谷开垦出来的玉米地)
因此,桂北是整个广西发展最滞后的地方,许多孩子没有上过小学,一部分还没读完小学就离开了家乡到外地打工。数据表明,河池市每年的人口在递减,自然条件等原因造就了这里的贫困,而贫困使得这里的人不断外迁。
(上图:徒步进入学校)
我们来到山脚下,山不高,但却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条小径蜿蜒而上,狭窄处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背着这次走访带去的四十套蚊帐,徒步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这座处在山里的小学如今只有三个老师,其中包括一名校长,还有一名是代课老师;一百二十多个学生,分在一到六年级,而六个年级仅有三间教室,三间宿舍,走进宿舍,校长介绍说,一张床上要睡3~4个孩子,现在的床是刚换的,还没有蚊帐,夏天来了,山里的蚊子对孩子是很大的伤害,我们送来的蚊帐让老师们很是感动。
(上图:知识改变命运)
因为路途遥远,所有的孩子都寄宿在学校,而每周五下午三点学校就放学,孩子们分散走回他们更加遥远闭塞的家。 校长是本地人,家就在离学校不远的村口。聊天的时候知道,校长在这里呆了三十多年,他笑着说,自己的青春都在这山沟里了,因为没有老师愿意来,志愿者也不愿意来到这里支教,所以只有他和其他两个老师支撑着这所学校,艰难地为山里的孩子搭建成长教育的园地。 如今让校长和其他老师担忧的是每年高年级的学生都会辍学,自己不愿意再继续升学,或者有些家里的原因不让他们再来,他们有些帮家里面干农活,许多孩子都开始早早地走进社会。留住他们完成学业成为了当务之急,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上图:校长和老师和我们挥手告别) 离开学校的时候,校长和老师在门口挥手送别,突然想到了卢安克,那位奉献给中国广西山里孩子十几年青春的德国人,他在接受《看见》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他用朴素的道理无私地教给山里孩子们知识,不求回报,只为那些孩子的未来。
他在自述中说过:“我不是个专业的教师,也不是个专业的研究者,仅仅是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我虽然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我能用我的多数时间投入到我的爱好中去,能自由地去观察我学生的真正需要。我仅仅是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愿意与学生共同去追求和享受我们所喜欢的生活,而我很幸运,能实现自己所喜欢的生活。” 校长在这样一个贫瘠闭塞的地方一呆便是三十多年,我认为不是当年的青春冲动,热爱并持之以恒地坚持才是维系至今的动力源泉。
作为一名青年麦客,走访完之后,明白那些山里孩子的境遇,他们的需要。在奔走的青春里,不是所有都是迷茫和困顿的。 传递一份爱的火炬,为大山里的孩子摇旗呐喊,更是一种需要,对于青春,更于未来。
(上图:山里的孩子)
(上图:麦田计划) |